close
死亡預約

作者簡介】
勒卡雷(John Le Carré)
原名大衛‧康威爾,1931年生於英國。五歲時母親跟著父親的好友離家出走,六歲時父親因詐欺罪入獄,之後被迫與哥哥分離,到寄宿學校就讀,這樣的生命經驗對勒卡雷日後的創作影響深遠。十七歲時進瑞士伯恩大學,主修德國文學;十八歲,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在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之後於伊頓公學教授法文與德文。 1959年,他進入英國外交部工作,先後於英國駐波昂及漢堡的大使館服務,同時開始寫作。1963年,以第3本著作《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一舉成名,不但被知名小說家葛林盛讚說︰「這是我讀過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其文壇大師地位,截至目前為止全球銷售總計3千五百萬冊。

【重量級書評推薦】
★當新世代撞見他的作品時,勒卡雷依舊寫著逼近他職業巔峰成就的作品……《脆弱的真相》優雅但心懷不滿地控訴了非常規引渡、美國右翼福音派的無節制行徑以及企業化的戰爭,它有個溫和搖曳的愛情故事跟刺耳的結尾。而勒卡雷仍未喪失用一兩句話便勾勒出整個角色的功力。——《紐約時報雜誌》
★勒卡雷殘酷地走在時代尖端……是各種風格、語氣與寫作途徑的匯流成果……這本小說能帶我們超越任何期望。──《華盛頓郵報》
★寫作品質好到一百年內都會有人繼續讀……勒卡雷在諜報戰找到了他的畫布,一如狄更斯在其他世界這樣。這兩人值得擺在一起比較。──《每日郵報》

《死亡預約》讀後感
讀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個挑戰,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是拼起來就有點卡卡的,更別說寫作的步調之慢,我甚至猜想那會不會是作者為了配合小說主角的年齡,所以故事情節與對話過程才會如此地不緊湊,我花了十幾天看這本書,實在無法把內容串在一起,可是截稿日期逼近了,我只好排除萬難,空出時間,全心全意的從頭讀一遍,我終於找到不順的原因了,文章裏頭太多我不太能理解的句子了,條列如下

1. 動作帶有聽天由命的喜感
2.他仗勢個人學識,克服了劣勢與偏見
3.孟鐸爾開車開得非常慢,帶有類似墨守成規的小學女老師
4.我聽見她背後有人在講話,然後她有人會過去領
5.半响才說,「這話甚麼意思?」這個疑問似乎讓她損失慘重
6.一月四日那天他記下『史邁利,地點完全釣手。八點三十分電話。』
7.芬南本人…..,矇騙他人時手法自然而熟練,史邁利真正欣賞他。
8.期望安謹守婦道,就如同期望嬌小的牧羊女乖乖待在玻璃盒裡一樣無濟於事。
9.就能到達泰晤士河緊抓亞當 斯卡俄不放先生的現場

當以很慢的速度閱讀並讓自己沉浸在故事的世界裡,就能由感覺帶領著,去體會作者想營造的氛圍,故事主角耐心的調查並抽絲剝繭的慢慢分析出整個兇殺案可能的脈絡,但是在閱讀時,真的很不順,此外,這位情報員在調查的過程中豪無精彩的動作場面,大多數以對話進行攻防,當然這部分要有足夠老練的經驗才能藉由對話過程去試探並了解對方真正的用意,誰在演戲、誰說了真心話、誰身處於恐懼之中、誰在防備著你、誰可能會因為利害關係而攻擊你。但這些對話過程,在內心所進行的攻防戰,其實才是社會真實的縮影,也是真正能讓我們學以致用在生活上的材料,但是故事的節奏實在太慢了,而且在主角太太明顯說謊的當下,我直覺的就認為應該往主角太太身上著手調查,之後的那些耐心調查可真的是考驗我的耐心,這也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培養耐心。

我終於看完這本書了,並且寫完感想了,在讀的過程我一直感受到翻譯者的壓力,她應該翻得很辛苦,寫得更辛苦,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閱讀能力太差,對我來說讀這本書實在很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