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的國中生是叛逆,反抗權威
現在老師的權力跟地位是被台灣社會砍得一蹋糊塗
所以學生也沒啥反抗的對象
老師反而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撒嬌的對象

甚麼是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想打破原有的框框,走出自己的路
現在的中學生其實一點都不叛逆
因為大多數不知道要做甚麼?
不想讀書,我很支持,請你先告訴我你想做甚麼?
不想上課,我不反對,告訴我你想做甚麼?
喜歡打電動,現在也有人靠打電動賺去財富,那好,你打電動是有目標還是打發時間?

我討厭逼成績的教育方式,因為我認為學生如果找到目標,那成績才是真的,而不是敷衍老師與家長的工具
(是的,我知道你們只是想靠這些東西敷衍大人跟獲得肯定)
我討厭教育過程只有成績與考試
但是,前題是學生懂事,能守好本分,才能嘗試更多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偏偏學生就是得靠嚴格的管教方式才能盡好本分
一旦有比較彈性的教學方法與環境,就開始無法無天了
成績表現差與家長疏於管教的行為脫序的情況多
成績表現好的,大多也是忠於自我要求,人際互動比較弱
於是要懲罰、於是要放棄溝通、因為有些學生聽得懂,但就是改不了、控制不住
但其實不是改不了,而是心態,那心態把自己當作小孩子
他不是學生,他是個在地上哇哇大哭吵著要糖吃耍任性的小孩子
以前有位教育的前輩告訴過我,這年紀的學生就是小孩子,長得再高大,他還是小孩子
這我知道
但是有本書'教養的迷思'裡也有說過
一個人是否長大其實跟年紀無關
而是跟社會的期待有關
有些原住民部落,青少年在15歲就得出去打獵,能在山裡待滿一定時間,就被承認為成人
我們現在的高齡化社會
根本沒打算讓這些小孩子成長
導師根本不像是導師,像老媽子一樣,就得在後頭把屎把尿
生活常規的要求、環境衛生、基本禮貌,學習態度

我不介意學生或家長跟我吵架,或者跟我辯論,或者跟我分享看法、甚至指正做法
相反的我非常歡迎
最怕的就是聯絡不到或是根本沒有回應,放在那邊擺爛的

我們在設定計畫,總是會有A方案、B方案、C方案
理想狀態就是A方案
最理想就是老師用心指導,學生好好學習、守規矩,家長關心並給予支持
那我們可以趁教改之際,試著大膽嘗試比較有彈性的教學方式
不管是校內外的競賽、活動,新的教學技巧
讓學生可以在歡笑中充實的學習

如果學生就是不守規矩、屢勸不聽,那只能用B方案

再不行,只好再請出C方案

到最後我們總能證明,洪蘭教授的說法只是空想
教學現場的慘況不是象牙塔裡的教授可以想像的

今天我在放學後又把學生留下來訓話
不知道會不會再被投訴
我們繼續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312 的頭像
    andy312

    尼歐教學日誌

    andy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