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遠的小說之王


【作者簡介】
普列姆昌德PremChand(1880/7/31~1936/10/8)
就算逝世近八十年,他仍是印度語文學最偉大的小說家,即使後起之秀的文學技巧和複雜性超越了他,普列姆昌德的感染力,依舊沒有人能比擬!
現代印度、烏爾都文學的巨匠之一,有印度「小說之王」「人民作家」之譽,他在印度的地位就像中國的魯迅、俄國的高爾基一樣,無可取代。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現代最傑出的小說家。一生寫了15部長、中篇小說(包括2部未完稿),以及約30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和他的長、中篇小說一樣,在印度有很大的影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早期普列姆昌德用烏爾都語寫作,後來改用印地語;他秉持著批判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書寫出反映社會現實的大量優秀作品。文章中飽含愛國者的民族思想,導致殖民印度的英國當局不滿,一再遭受查禁;另一方面因為作品中時常反映印度種姓制度下人性的黑暗面與悲哀,亦造成許多高等種姓者的反彈。在普列姆昌德之前,印度文學充滿了帝王傳說、神話力量,或是逃避現實的幻想作品,而他則帶領人們從幻想的世界裡回到人間和現實!普列姆昌德不僅只在印度被受到推崇,他的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如英文、俄文和許多其他國家語言,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永遠的小說之王讀後感
第一篇故事是「婚禮的遺物」,故事架構很完整,寓意也很清楚,簡單來說就是外國平民版的陳世美,一樣是丈夫遠行,功成名就之後拋下糟糠之妻,不同的是這位元配的意志力很堅強,兼之又有高超的縫紉技術,不只幫自己在異鄉賺取生活費用,也因此陰錯陽差的認識了小三,也佈下了一個局,沒有當面的指責,而是藉由小三的手將信物交給這位曾經深愛過的丈夫,這一篇是讓我最有感觸,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其他的故事讀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小時候很喜歡伊索寓言,也很喜歡一篇又一篇的天方夜譚,那內容無關宗教,而是描寫人性的種種面向,有慈悲、大方、冒險、殘忍、自私、嫉妒,內容大多無關宗教或民族,所以可以在世界各個國家廣為流傳,但這本永遠的小說之王,雖然也是利用故事在描寫人性的各種面向,但是背後卻有很強烈的民族傳統與宗教意識,如果不熟悉這些習俗,在看故事的時候或許可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很難感同身受。比方說,以現代的女性角度來看,如果你五歲嫁了人(這部分就不太可能了),而十八歲的丈夫在結婚後就遠走他鄉工作賺錢,長達一百年沒回家,有多少人能等一百年?(謎之聲:楊過也才等十六年)。

但後來我試著以眾生相的角度來看這些故事,感覺就豁然開朗了,且不管民族或宗教背景,人性的本質是不變的,人性的多樣化也普存在各個世界,以這本書裡的二十幾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人,性格的描寫與結果的編排,各自不同而獨立,也不一定是喜劇收場,也不一定是好人有好報,也不是每個角色都是忠厚樸實,換句話說,作者以這些故事為媒介,並不是要傳達甚麼價值觀,而是要刻畫人性的矛盾與呈現人性的多樣化,就像一幅畫,但是作者是以故事為畫筆、以人性的光輝與矛盾為顏料,呈現了二十七幅畫給讀者。

值得慢慢欣賞的二十七幅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